-
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算得上是好的?
-
那些成功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共性?
-
打造企业文化中会有什么误区?
各位下午好,特别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做关于组织文化的交流。每次一说38号员工的时候,大家就觉得好牛。
跟大家讲一句实话,阿里巴巴那种工号两位数的员工,你们一点都不用佩服,因为按照马云的说法,当时在杭州大街上走,只要四肢健全的人,就能被招进来。
跟着公司发展、成长、经历了很多的东西,我有一些感想和体会和大家做一下分享。分享主题是组织文化是创业成功的关键,这是我在阿里巴巴的体会,我不能保证它对,但是它一定是我发自内心的真心话。
接下来,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些阿里巴巴创业期关于企业文化方面的小故事。
01
阿里创立之初的公司文化
1999年9月14日,钱江晚报登了一个招聘广告,说是招国际网站编辑。说实话,我当年不知道国际网站编辑是干什么的,吸引我的是招聘广告上有一句话,叫此时此刻,非你莫属。
我觉得这个公司跟别的不一样,就怀着好奇的心去了。他们也真的把我录取了。
1. 没有管理的管理,恰恰是最高明的管理
头两个月,我最纠结的是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,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不靠谱的公司,氛围上就不靠谱。
上班在一套民宅里,而且走到那个民宅里就感觉到了农贸市场,闹哄哄的,说话的、讨论问题的、放音乐的什么都有。我当时就想,这样的公司能行吗?
最让我印象糟糕的是这个公司告诉我,早晨9点上班,下午6点下班。当我早上9点钟去了,好多人没来,后来10点多11点了,一些小伙子来了,那是技术部的工程师,他们昨天晚上搞到了凌晨三、四点钟才回去睡觉的。
到了下午六点,不是该下班了吗?没有一个人走。我是有按时上下班的良好习惯,我就觉得不是该走了吗?为什么没人走?
我当时初来乍到,先走也有点不好意思,我就呆着不动。等到我老婆催我吃饭了,没有办法,我只好说:“我能走了吗?”他一看时间说:“你早就可以走了,刚才是不是老婆打电话催?赶紧走吧”,就让我回家了。
我后来才发觉,这帮家伙不但平时没有一个固定的上、下班时间,节假日、双休日对他们来讲也是不存在的,只要自己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全在那儿上班。只有困得受不了了才去睡觉,睡醒了继续上班,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私事,处理完就立马又来上班了。
当时还有一个事情给我印象很深,让我觉得特别不正规。我上班的第二周我请假回家,当时我认为请假扣工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但是到了月底发工资,一分钱都没扣,越想越觉得公司不靠谱,你说上、下班没固定时间,请假不扣工资,这种管理长久得了吗?
可是,好多年之后,等到我开始给别的一些公司做顾问、做咨询时,我才发现:其实就创业团队而论,阿里巴巴当年那种貌似没有管理的管理,恰恰是它最高明的管理方式。
2. 红绿灯制度——阿里最早的制度遵循的原则
我不知道大家对管理这件事情怎么看,反正我的观点是:管理这个东西越少越好,而不是越多越好。因为管理是非常高昂的成本。
你有没有想过,你跟你的竞争对手比,如果你们的产能一样,而你能把管理做得比他轻,比他简单,最后胜出的是谁?很可能是你,因为你的投入产出比比较高。
我们很担心这个管理,又不能没有,随着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不做管理,那到底什么时候做,分寸怎么掌握,我们实践过程当中掌握了一些方法,分享给大家。
关于管理制度的建立,我们遵守的是红绿灯制度。
什么是红绿灯制度呢?
大概20年前,我老家那个村口的十字路口是没有红绿灯的,然而交通管理并没有很混乱,因为当时我老家那个村口一天才有不到20辆车通过。
那个时候设一个红绿灯,不但浪费资源还降低效率。有些业务团队刚刚创立之初就搞一堆规章制度,这不但不是加强管理,这是害人,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节奏。
大概十年前,我们村口开始设红绿灯了,原因大家都猜得出来,肯定是车多了,会出现交通事故了。
开始设红绿灯的时候,对应的是公司发展中有一些管理问题或现象频繁发生的时候。这个时候有一个最大的坑等着我们跳,就是“让我们搞一份完善的规章制度吧”。
这句话就是一个坑,因为天底下没有哪一家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完善的规章制度。
事实上,从没有制度到有制度,建立一个够用的、适用的、好用的制度就OK了,盲目追求高大上、大而全的制度不但无益,甚至可能还会妨碍公司的发展。
阿里在创业之初就有过类似的经历,后来我们发觉,还是不要贪大而全的那种东西。在当时的情况下,如果五条规则够用就千万不要弄出第六条,让大家踏踏实实地遵守,比什么都要靠谱。